我与香山

一五年十一月中旬,我如愿来到了香山。连续的阴雨使我的行程一拖再拖,直到十六日,也是阴沉沉的。等不得晴日,红叶节已是过了。

香山的红叶,很早便是闻名了。每年秋月,前来赏叶的人络绎不绝。人们也是对这里的山色留连忘返。香山赏叶,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。第一时期约是十月中旬,山依然青绿,泛上了一层红晕。青红交错的景色别有一番滋味。第二时期,便是十月中旬了至十一月上旬了。这时候遍山已基本红遍,可以看得到的“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。”红遍香山的是黄栌,椭圆形的叶子金灿灿直至泛红,染遍了山壑,那是一种置身江海的感觉。十一月中旬,也是此时,便是赏叶的第三时期了。这是,除了红透的木叶,尽收眼底的,更多的是常绿针叶林、松柏长青木。红叶已然稀稀拉拉,零星几片枫叶吊在指头,最美的,要是那满地的金黄。这一时期的美景,也都在这脚下。铺满了山路,盖遍了山土。放眼望去,已然遍地的金装。站在林间,踏着黄叶,脚下咔嚓咔嚓地响,也是独有的风味了。

清晨,同友人踏进了香山公园的大门。时间尚早,游人还不致很多。苍郁的古木昭示着这里的悠长历史。雄伟的勤政殿无不映衬出这里原有的辉煌。岁月,逝去的,终是逝去了。遗留下的,又有什么意义呢?山路是修缮过的,便于游人攀登,隐约可见道旁残留的古道。映入眼帘的,极富印象的,也尽是树了。

辗转几次,便是双清别墅。毛主席和中共领导人曾经办公的地方,更古老的,便是乾隆老爷子遗留下的足迹。这里无不显示着深邃与静谧。竹林的角落里,尚存着清朝遗下的石壁。也算是残垣了。依稀能辨出两旁的对联,风格像极了圆明园的石雕,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作品。甚至可以幻想出乾隆老爷子站在石壁前吟诗作赋的模样。至于焚毁这里的“吉利君”和“兰西君”,我也不多说什么了……

再往上,就是上山的路。天气比较阴沉,偶尔还要飘来一丝丝细雨,但丝毫不会影响游人的心情。我们没有向导,跟着众人,循着地标,也上得山。今天山上的雾气比较大,一路上,也只能望着不远处的山路,路旁的松林是望不清的,偶尔有松鼠掠过枝头,也不恐人,在树上端坐着,啃食着残叶。这里的游人也是极有素养的,不去赶他,静静伫立看着他们。雾浓处,也是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。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说的,不也正是此刻么。山路上偶有常来锻炼的登山者,大抵是京城的市民,缓缓而上,不急不躁,竟也行的不慢。我与友攀登的比较快,行不得多远,便需要稍歇片刻,不多时,竟然观着那些个慢行者悠然而来,顷刻,竟是逾越了我们,不禁怅然:“行者,不宜急躁,步急则心速,心速而劳顿骤至,劳顿而少歇,不得一鼓作气,再三而竭,比缓步脚踏实地者,反而慢也。”能有所得,亦是想起孔明诫子书曰:“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。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?”办事要脚踏实地,做人,也要踏踏实实。

须臾,登上了峰顶。峰顶名曰香炉峰,据说晴日里日照在其上,山里的雾气飘起,形似香炉,因此而得名。旁边有一石,名叫“鬼见愁”。运气也是极好的,温度就那么降了下来,拉紧衣领的时候,雾气和寒气撞上,竟也起了北方寒地里有的“雾凇”,煞是好看。枝头树上,银装素裹,真有一点哈市的风味了。

下山时,我遇着了一位老者,当地人,算是经常上山锻炼吧。香山的美景以及山上的清新空气,也招得很多的京城的市民时来爬爬山,活动活动。老人很是健谈,和我讲了北京最近的天气情况以及香山不同时期的美景,说到了香山的美丽红叶,也是唏嘘不已。下山的道路更是险峻了,在美丽海洋中穿行,感觉不到一丝疲倦,到了“西山晴雪”,老人从另一条路下山了。

时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中旬。
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  • Copyrights © 2014-2023 阮小七
  • 访问人数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